香蕉小辭典

cover image

李奎壁、李佳霖

2024-12-12

《墾殖世:在歷史與遊戲之間》專欄#3

編輯 鄭文琦、吳其育

英 EN

前言

 

《香蕉幣》試圖一探殖民歷史、殖民地經濟作物生產鏈的影響以及對今日經濟體系的反思。藝術家李奎壁從太平洋戰爭期間短暫被使用三年就迅速貶值的戰時紙幣——其中十元面額鈔票印有香蕉圖像——著手,聯繫起四散的錨點。

 

在2024年臺北市立美術館「共域計畫」的《群島之海:在我們時代的網路化藝術社群》系列展演中,藝術家李奎壁以資訊圖表方式梳理《香蕉幣》在創作過程中的思考路徑,而在與獨立策展人李佳霖共同對話的講座中,他們從「​​香蕉幣可能成為群島間流通的貨幣嗎?」這個提問出發,展開關於實(食)用價值與交換價值、藝術轉化方法如何建立獨特的關懷系統、全球殖民歷史平行閱讀等的討論。

 

基於前述的創作、研究與討論,〈香蕉小辭典〉更進一步以關鍵字方式書寫《香蕉幣》系列相關的詞條,建立起穿梭時代與地域的關聯性筆記。隨著系列持續發展,這份辭典也具有不斷擴充的潛力。

 

本文首刊於臺北市立美術館《現代美術PLUS》網站

 

Article3 03b

李奎壁,《乙酸異戊酯》,影像截圖,10分40秒,2023。圖片致謝藝術家。

 

0. 穀賤果貴

 

東去墩山十里遙
汴溪曲曲水迢迢
年來果價高於穀
遠近人家盡種蕉

——張子材,〈偕少英再遊頭汴坑〉,《櫟社沿革志》,1921

 

臺灣蕉農每甲收益:267.19 圓
臺灣稻農每甲收益:218.57 圓

——昭和初期

 

在炎熱的道路上,包裹著野心與貪婪,通往夢想的金色水果,香甜,柔軟,誘人。

 

2

《臺灣藝術新報》,1935年9月。國立臺灣圖書館典藏。

 

1.乙酸異戊酯

 

乙酸異戊酯(C7H14O2)是一種化合物,在食品、工業與織品領域有多種應用。在食品領域中,經常用以模擬香蕉的味道,作為食用香精的主要成份,被應用在飲料、冰品、濃縮糖漿等食品中。工業應用上,作為溶劑可以溶解油漆、樹脂等,此外也可以用在配置洗滌劑與織物染色時使用。難溶於水,易燃,需儲放於陰涼通風處。

 

2. 香蕉皮果醬

 

香蕉皮切成小片,放在鍋子裡加入同量的水,開火煮到軟之後用濾網過濾。加入適當的砂糖和鹽攪拌均勻。趁著熱放在玻璃瓶可保存一陣子。塗上吐司麵包享用,或麵粉做丸子撒滿香蕉皮果醬,成為美味的零食。

——〈家庭料理之頁〉,《臺灣藝術新報》,1935年9月

 

3 バナナの皮で天ぷら Taipeinavi 2016

南投集集車站前的香蕉皮天婦羅攤販,2016。圖片致謝台北ナビ編輯部。

 

3. 英國女皇香蕉用餐禮儀

 

「拿著叉子,切掉香蕉的一端,而後是另一端,」
「迴轉刀鋒切開香蕉皮,使皮肉分離,」
「一點點切開香蕉果肉食用。」

——禮儀培訓機構The English Manner執行董事William Hanson示範英女皇香蕉用餐禮儀,2023

 

4. 香蕉與戰爭

 

在1898年美西戰爭期間,波士頓水果公司的部分船隻被徵召入伍。作家Lester D. Langley則在《香蕉戰爭:美利堅帝國的內部歷史,1900至1934年》中進一步將這一時期美國對加勒比海地區及中美洲的政治干預稱之為「香蕉戰爭」。在他的描述中,美國有如一支部隊,透過調解交戰的熱帶國家以及國家內部貪腐的政客,實際上確立了美國對熱帶貿易的掌握,其掌握範疇包含美國及部分熱帶國家,含括了西半球。美國海軍陸戰隊甚至在1940年編撰了《小戰爭手冊》(Small Wars Manual),匯集這三十年間在加勒比海一帶與中美洲國家對戰的經驗。

 

1915年,建於義大利的貨客輪Giuseppe Verdi號,重96562噸,長147.2公尺、寬18公尺,最高航速17.2節,載客量951人。1928年近海郵船株式會社購買並改名為大和丸號,服務於臺日航線上,其重要工作內容之一是自基隆港運輸香蕉到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美軍魚雷擊沉。

 

5. 殖民地銀行

 

殖民地銀行是指由宗主國在殖民地設立並運營的金融機構,負責推動殖民地經濟活動。這些銀行主要提供貸款、匯兌和存款服務,以滿足殖民地內外貿易的需求。殖民地銀行的設立一方面有助於加強殖民地與宗主國之間的經濟聯繫,另一方面也控制了殖民地的金融資源,進一步鞏固了宗主國的經濟統治。殖民地銀行通常享有特許經營權,可以發行貨幣和提供信貸,然而,這些銀行的運營也經常伴隨著對當地經濟的剝削和不公平的金融政策。隨著殖民地獨立運動的興起,許多殖民地銀行被國有化或改組,以促進新興獨立國家的經濟自主性和發展。

 

Article3 20

​​1927年大英帝國貿易路線與屬地地圖。圖片致謝加拿大圖書與檔案館。

 

6. 殖民地經濟作物

 

殖民地經濟作物是指在殖民地時期,由殖民者引入和大規模種植的農產品,這些作物主要用於出口以滿足宗主國的經濟需求。這些經濟作物包括棉花、咖啡、茶葉、甘蔗、橡膠和香蕉等。殖民地經濟作物的種植通常涉及大規模的土地徵用和強制勞動。在經濟層面,殖民地經濟作物的單一種植導致了經濟結構的單一化,使得殖民地經濟高度依賴國際市場價格的波動。這種經濟模式還抑制了當地多樣化的經濟發展,增加了經濟的脆弱性。儘管殖民時期已經結束,許多前殖民地國家至今仍在未擺脫這種經濟依賴。

 

7. 代金券

 

Mathilde Damoisel導演的紀錄片《香蕉統治時》(2018)呈現聯合果品如何將中美洲的大部分地區變成香蕉種植園。其中,畢業自頗負盛名的商學院的白人經理、對奴隸制理解透徹的美國南部工頭,與有色人種勞工所形成的香蕉種植園系統,有賴代替工資的食物兌換券維持體系高效率的產出與基本運作。

 

即便工作時間超過八小時、沒有加班費,工廠配給的宿舍搭建在鐵路邊,寢室沒有蚊帳,容易染上瘧疾,香蕉工人們也只能使用香蕉代金券到特定的警察局與醫療服務機構獲取食物。最終導致了1934年的大西洋香蕉罷工。

 

Article3 05

聯合水果公司「白色艦隊」之一的商船​​T.E.S. Veragua號,1896。圖片致謝Thomas Crane公共圖書館。

 

8. 聯合果品公司

 

聯合果品公司是美國的一家跨國企業,成立於1899年,主要從事熱帶水果的種植、採收和銷售,特別是香蕉。該公司在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擁有大量的土地與基礎設施,並在這些地區建立了高度集中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力,足以改變當地的政府決策。該公司被認為助長了所謂的「香蕉共和國」現象。聯合果品公司的歷史充滿了爭議,包括勞工剝削、環境破壞和政治干預等問題。

 

9. 金吉達

 

1970年,聯合果品公司與標準水果公司合併,成立了金吉達品牌國際。金吉達的商標是一個頭戴水果帽的卡通版金吉達女郎,是在1944年根據巴西女星Carmen Miranda在電影《大夥都在這》(The Gang’s All Here)中的扮相而繪製。金吉達在世界各地——特別是哥斯達黎加、洪都拉斯、瓜地馬拉等拉美國家——擁有大量的香蕉種植園。除了產香蕉以外,還包括其他熱帶水果如鳳梨和芒果。

  截屏2024 12 11 下午10.48.04

金吉達推出的《小小兵》電影貼紙,2015。

 

10. 香蕉共和國

 

最早由美國作家歐.亨利(O. Henry)在1904年的小說《甘藍菜與國王》(Cabbages and Kings)中提出,靈感來自亨利在宏都拉斯生活六個月得到的啟發,小說情節寫道某個小型海島國「以水果作為其全部的經濟基礎」,此後被人們用來指涉那些因單一經濟作物(如香蕉)而依賴外國資本和企業控制的中美洲國家。香蕉共和國的概念揭示了殖民地經濟作物對當地經濟和社會的深遠影響,反映了全球化和殖民主義的複雜關係之下的不平等。

 

11. 香蕉園

 

沿著牙買加島的東北部與東海岸,當地人耕種著大片土地,種植著黃牙買加香蕉,波士頓水果公司在此擁有一片約一萬英畝的土地。在貝克船長的監督下,該片土地上種植的香蕉在收成後供公司販售。自從牙買加水果種植交給 波士頓水果公司後,水果的品質穩定提升,當地香蕉經營者表示,在悉心照護下,今年的品質是最優秀的。

——《植人月報》,1888

 

聯合水果公司的種植園位於通往瓜皮萊斯、香蕉河和曾特河的鐵路線附近,因此節省了運輸的勞動力和費用,而且香蕉河含有大量沖積物,富含腐爛物,因此需要大量搬運。植物性物質;但最好的土地是河流邊緣的土地,或是洪水帶來的豐富淤泥形成的河底土地。種植園每年都會因河流氾濫而被淹沒兩到三次,河水會沉積出五到六英寸厚的新淤泥,因此土地不斷受到施肥。這些土地有礫石地基,因此排水良好,適合種植香蕉。

——《黃金加勒比海》,1900

 

在金吉達,農場是業務的核心——我們的員工中心計劃開展多項措施,以確保員工獲得正確的培訓與支持,並在工作中保持健康、安全和積極投入。這為我們的農場復興和再建構計劃奠定了基礎,該計劃是我們的首要任務之一,旨在提高效率、增加產量並大幅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同時確保盡可能最佳的香蕉品質。

——〈農場中的金吉達蕉:永續事業〉,2021

 

Article3 07 

《黃金加勒比海》(波士頓:Lee and Shepard,1900)內頁。圖片致謝美國國會圖書館。

 

12. 臺灣銀行

 

臺灣銀行成立於1899年,是臺灣最早的銀行之一,由日本殖民政府在臺灣設立,就當時的銀行體質而言屬於殖民地銀行,在戰爭期間服務於殖民政權的融資需求,並在二戰後期在日本殖民的東南亞地區發行貨幣,藉此以貨幣政策統一當地。當時流通於日本佔領的馬來亞、新加坡及北婆羅洲等地之軍用手票「香蕉票」即是由臺灣銀行所發行。1945年,臺灣銀行改由中華民國政府接管,成為國營銀行。

 

Article3 08

臺灣銀行。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CC BY-NC 3.0 TW授權。

 

13. TR4

 

TR4是一種導致香蕉黃葉病的真菌,這種病原體首先在東南亞地區被發現,現已蔓延到全球多個香蕉種植區域。TR4對香芽蕉具有毀滅性的影響,一旦感染,香蕉會出現葉片黃化、萎縮和最終死亡的症狀。TR4的傳播主要通過土壤和水源,土壤中的病原體可以長時間存活,難以根除。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來完全消滅TR4,而現代培植香蕉的方式採無性生殖,通常果園裡整匹香蕉樹的基因都相同,無法透過遺傳變異發展出抵抗TR4的下一代,因此成為香蕉產業的一大威脅。

 

Article3 09 

得巴拿馬病的香蕉,2006。攝影:Liberato JRGasparotto LHenderson JSmith LJDaly AMShivas RCC BY 3.0。

 

14. 香芽蕉

 

香芽蕉是目前全球香蕉市場的主要品種,其成功商業化始於20世紀中葉,當時它取代了因「黃葉病」又稱「巴拿馬病」而衰退的大米七香蕉,1923年的歌曲《我們沒有香蕉》(Yes! We Have No Bananas)歌名正來自這個時代背景下歌曲創作者與水果小販的對話。然而在大規模栽種的農業模式下,香芽蕉也面臨著嚴重的挑戰,尤其是TR4真菌的侵襲。

 

15. 香蕉票

 

香蕉票,為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為為佔領地所發行的軍用手票,1941至1945年間在馬來亞、新加坡與北婆羅洲等地使用,由臺灣中央銀行印製,因其10元面額的鈔票正面印有香蕉樹,被稱為香蕉票。由於不具準備金制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因為濫印鈔票,導致通貨膨脹,被當地華人代稱為「不值錢的貨幣」或「不值錢的東西」。

 

Article3 11

日本政府於1942年占領馬來亞、北婆羅洲、砂拉越及汶萊期間發行的十元紙幣。維基共享資源。

 

16. 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是指一般物價水準持續上升,等值貨幣購買力下降的現象。通貨膨脹通常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需求拉動、成本推動和貨幣供應過多等。過高的通貨膨脹會對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如削弱消費者購買力、增加企業經營成本和引發經濟不穩定。

 

17. 蕉與加密幣

 

這一著名的類比來自《連線》雜誌一次對科技富豪Mark Cuban的採訪,他著眼於比特幣「缺乏內在價值」的因素,「寧願持有香蕉也不要持有比特幣」。Cuban的「香蕉類比」突顯了加密貨幣的市場價值與實用性之間的對比,進一步激化了有關數位資產是否能提供如食物等基本必需品可比的現實世界利益的辯論。然而,加密貨幣的去中心化特性,卻在阿根廷與薩爾瓦多等深受不穩定貨幣與高通膨影響的國家中,成為一種具有吸引力的選擇,幫助緩解「香蕉共和國」式的經濟困境。

 

Article3 12

為薩爾瓦多將比特幣列為法定貨幣所製作的示意圖,2021。圖片致謝Blockzeit CHCC BY 2.0。

 

18. 臺灣的香蕉產業

 

臺灣20世紀初的香蕉生產以臺中州為主,產地集中於大屯、員林、豐原、南投等地,約佔當時臺灣香蕉栽植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直到昭和時代(1926–1989)生產重心才轉移至高雄。裝在竹簍中的香蕉抵達臺中市場後,大部分再從臺中火車站運送到基隆港,經由貨船抵達日本銷售。

 

19. 同業組合

 

1914年臺灣總督府頒布《臺灣重要物產同業組合法》作為同業組合成立的法源依據,隔年中部的香蕉出口商成立「中部臺灣果物移出同業組合」,試圖建立統一的行業規範,到1921年改名為「臺灣青果物同業組合」,殖民政府在過程中對於香蕉出口的干預可從1919年由臺中廳長擔任同業組合長看出端倪。除了出口業者為主的同業組合,希望跳過產銷中間人的中部蕉農也曾成立「生產者販賣組合」,但在日本開闢市場失利。1925年在臺中、臺南與高雄皆成立了「青果同業組合」,與日本官方背景、日資為主的「臺灣青果株式會社」簽訂壟斷銷售的契約。蕉農將香蕉交給同業組合後,委由青果會社銷往日本,中間的定價與通路都掌握在會社端。

 

Article3 13

臺中香蕉市場,1933。圖片致謝Michael Lewis臺灣明信片收藏。來源:Lafayette Digital Repository

 

20. 臺灣青果株式會社

 

1924年由臺灣的香蕉生產者組織與日本批發商共同協議成立,當時臺灣香蕉除了經由青果株式會社運往韓國、大連、天津、上海與福州的指定批發商,在日本也有東京、橫濱、名古屋、京都、大阪、神戶、下關、門司、函館、札幌等十個地點收件與後續分裝銷售。由於臺灣總督府規定香蕉必須經由臺灣青果株式會販賣與運輸,使得臺灣青果株式會社壟斷了香蕉的利益。

 

Article3 16

臺灣青果株式會社包裝香蕉場景,《日本地理大系第十一卷臺灣篇》(東京:山本三生,1930)。圖片致謝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21. 檢查所

 

1924年臺灣青果株式會社成立後,中部臺灣青果物輸出同業組合、青果輸出公會等直接銷售的協會組織紛紛在臺中、臺南以及高雄設置多個檢驗所,並按產品分級標示並且建立包裝整理的流程。當時香蕉區分為五個等級: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其他。檢驗所的數量與位置,也與香蕉的生產狀況緊密相關。通常,貨主會在香蕉抵達檢驗所後兩週內收到貨款。

 

Article3 15b

《乙酸異戊酯》中的臺中州員林郡青果同業組合檢查所舊址,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22. 基隆港

 

(⋯⋯)裝進雞籠,告別阿里山麓
轟隆轟隆火車搖啊搖,抵達基隆港
乘船駛離基隆港,越過金波銀波浪花頭
——《香蕉大叫賣》,1900年代

 

臺灣香蕉的出口港,1896(明治29)年,由大阪商船運航的「內臺航路」(臺灣航路)中的一條航線便是往返於神戶、瀨戶內海的門司港與基隆之間。未成熟的青綠色香蕉在基隆港上船,有些在門司港下貨時有些已經出現黑斑,必須盡快販售,於是出現了「香蕉大叫賣」(バナちゃん節)的說唱銷售文化。

 

基隆港始自第一任臺灣總督樺山資紀提出建設現代化港口的想法,在1899年到1944年間進行了五期工程進行了內港區礁石清除、大型造船廠、軍港與漁港設施興建,碼頭貨棧到港區鐵路系統完備等,築港工程由日軍主導,被列為日本海軍列管軍港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受到美軍轟炸。

 

K Rm Xm4 Pc Wbqokw Sqg J2ng Zg Qr Vddn Sf Jl O Dt Pkq B  684 464

昭和時期門司港的香蕉大叫賣場景,圖片致謝門司區役所。

 

23. 香蕉王國

 

日本殖民時期,香蕉是臺灣繼米與糖之後第三大出口日本的作物。延續著這個殖民時期的產業,臺灣在1950到1960年代成為「香蕉王國」,香蕉出口量排名全世界第四,為臺灣賺進大量外匯,也成為當時農復會積極扶植的產業之一。1969年,時任高雄青果運銷合作社理事長的吳振瑞被起訴,官方指稱其剝削蕉農、以金碗盤賄賂官員等,原本在臺日之間建立良好關係、試圖打破貿易壟斷的「香蕉大王」吳振瑞被迫入獄,臺灣作為「香蕉王國」的鼎盛也隨此沒落,逐漸被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的香蕉園取代。剝蕉案的故事也被作家李旺台改寫成歷史小說《蕉王吳振瑞》。

 

Article3 17b

《乙酸異戊酯》中的基隆港場景,圖片致謝藝術家。

 

24. 來自菲律賓的香蕉

 

1970年代,菲律賓的香蕉產業崛起,取代臺灣成為日本進口香蕉的主要國家。臺灣香蕉產業則面臨了過度使用農藥、黃葉病,與蕉農世代斷層等問題。 菲律賓目前為全球第二大香蕉出口國,其產業鏈部分由跨國企業所主導,並且與當地的殖民歷史息息相關。超過八成的菲律賓香蕉產自民答那峨島,蕉農試圖透過成立合作社等方式抵抗跨國企業在當地的干預。目前菲律賓香蕉供應鏈存在的環境和社會風險還有森林濫伐、土壤退化、生物多樣性喪失、氣候變遷問題、非法徵收土地與強迫勞動等。

 

Article3 18 

保證責任臺灣省高雄青果運銷合作社股票,CC BY-NC 3.0。圖片致謝王勝乾與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25. 香蕉指數

 

香蕉指數是反映全球香蕉市場價格變動的指標。由於香蕉是全球最重要的熱帶水果之一,其市場價格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包括氣候變化、病蟲害、供應鏈中斷和國際貿易政策等。香蕉指數通常基於主要出口國和進口國的市場價格數據計算得出,能夠反映出全球香蕉市場的供需狀況和價格走勢。此外,因香蕉在全球的普遍性,以及產銷過程對氣候影響處於各種食物的中間位置,《經濟學人》在2023年發布香蕉指數作為衡量食物製造的碳排量基準。

作者

李奎壁

1991年生於臺南,她在2019年獲臺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碩士學位,現工作與生活在臺北。她的作品長期以來關注全球化底下為人所忽略的地景以及交換網絡。她透過挪用自不同學科的田野調查方法、檔案閱讀以及重新演繹歷史,以影像、物件及書寫作為呈現藝術計畫的主要方式。她將藝術計畫視為搭建溝通渠道並且誘發討論的方式。

 

李佳霖

畢業於臺大外文系、中國美術學院當代藝術與社會思想研究所,研究與實踐關注方向為數位時代的文化研究、媒體理論與藝術創作。目前就讀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博士班,同時擔任自牧文化負責人,製作展覽與出版圖書。他也是2023年臺北數位藝術節主題展客座策展人。